作为世界上最微妙的饮品之一,葡萄酒中无垠的迷人世界吸引着无数探索者,但其中浩瀚有时也难免使人感到迷茫。本文将解答初入葡萄酒世界时邂逅频率较高的五个疑问,助你拨开云雾,一探究竟。
Q1:何为挂杯?挂杯明显的葡萄酒品质更高?
轻轻晃动酒杯,待酒液在杯中绕行数圈后停下,再稍等片刻,我们就能看到一行行弧形或条形的酒液沿着杯壁缓缓滑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挂杯”,又称“酒泪”或“酒腿”。挂杯现象与液体表面的张力有关,酒精的蒸发速度比水快,表面张力又比水小,在重力作用下就形成了挂杯。
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酒精的挥发速度,进而影响酒泪的形成。温度越高,酒精挥发得越快,酒泪也就越容易产生。另外,糖分、甘油和干浸出物(残糖以外的所有非挥发性物质)等也会影响挂杯。葡萄酒中的甘油、酒精和糖分等含量越高,摇杯时就越容易形成挂杯。
挂杯现象与酒杯的材质和洁净程度也有关系,因此单纯通过一款葡萄酒的挂杯多少来判定其质量是没有道理的。要判断葡萄酒品质的高低,我们还是得综合考虑平衡性、浓郁度、复杂度及余味等多个方面的表现。
Q2:葡萄酒的酒精度越高越好吗?
葡萄酒中的酒精是由葡萄果实中的糖分转化而成的,葡萄中所含的糖分越高,其潜在酒精度(糖分完全发酵时葡萄酒的酒精度)就越高。当然,酒精度也可以在酿酒过程中进行管理和控制。例如,在糖分完全转化为酒精之前人为打断发酵,就可以生产出酒精度较低、残糖较多的偏甜型葡萄酒;而如果酿酒师选择在发酵时通过葡萄醪强化(Must Enrichment)或加糖(Chaptalisation)等方式增加葡萄醪的糖分含量,也可以提高最终成酒的酒精度,不过这些方法并不常见,在许多国家也是被禁止的。
撇开酿造工艺中的选择不谈,影响葡萄果实中天然含糖量的因素亦有很多,如种植地的气候以及葡萄园管理方式等等。生长于澳大利亚和智利等温暖或炎热产区的葡萄果实含糖量天然较高,而产自德国等凉爽地区的果实含糖量则相对较低。提前采摘可以获取糖分含量较低的葡萄,推迟采摘的果实中糖分含量则会相应增加。
酒精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葡萄酒结构的平衡性。平衡指的是葡萄酒中各结构成分互相融合的程度,包括果香、甜度、酸度、单宁和酒精度等。也就是说,酒精度并非衡量葡萄酒质量的绝对指标,更不是越高越好。真正优质的葡萄酒就好比一支悠扬的协奏曲,各方面都十分均衡且和谐,不会有某项要素显得过于突兀。
Q3:软木塞越长,葡萄酒品质越有保证吗?
采用橡木这种天然材料制成的软木塞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孔隙,使用更长的橡木塞可以相对减小这些孔隙对于密封性的影响;另外,在陈年过程中,酒液会缓慢地往软木塞里渗透。因此,对于适合长时间陈年的葡萄酒来说,使用越长的软木塞封存就越保险。
许多产自旧世界国家的顶级葡萄酒都会采用长木塞,这也解释了为何部分消费者习惯于把软木塞的长短与葡萄酒的陈年潜力和品质挂钩。不过,回到我们的问题本身,这只能说明陈年潜力出色的优质葡萄酒多使用较长的软木塞,但并不能证明使用长软木塞的就一定是优质葡萄酒。
上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20 北京索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京ICP备2020040811号-1 企业亮证